春分和秋分都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春分在每年的3月22日前后,指的是冬天结束,秋分在每年9月22日前后,指的是冬天慢慢开始。春分时全球昼夜等长,春分之后,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,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;秋分时日夜时间均等,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,气候由热转凉。
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,是春季第四个节气。斗指壬,太阳黄经达0,于每年公历3月19~22日交节。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,南北半球昼夜平分,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,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。春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,这时节天气暖和、雨水充沛、阳光明媚。春分节气在时间段上是指太阳位于黄经0和15之间的位置,即从春分日起至清明日前的时段,公历则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。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、日夜分、仲春之月、升分等。春分的意义,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,各为12小时;二是春分正当春季(立春至立夏)三个月之中,平分了春季。
立秋和秋分有什么区别 立秋和秋分是什么意思
首先,时间的不同。
立秋的时间为:每年8月6——9日 太阳到达黄经135度。
立秋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,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,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:“秋”就是指暑去凉来。到了立秋,梧桐树开始落叶,因此有“落叶知秋”的成语。从文字角度来看,“秋”字由禾与火字组成,是禾谷成熟的意思。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,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。
秋分的时间为:每年9月22日——24日 太阳到达黄经180度。
秋分,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,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——24日。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。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,直射地球赤道,因此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,各12小时。
其次,气候特点不同。
“立秋”到了,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。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“候平均温度”,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℃以下,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。中国地域辽阔,虽各地气候有差别,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,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。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,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,气温更酷热,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“长夏”。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,一般年份里,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,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。
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,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,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,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。“秋分”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。从秋分这一天起,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: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,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,白天逐渐变短,黑夜变长(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,白天最短);昼夜温差逐渐加大,幅度将高于10℃以上;气温逐日下降,一天比一天冷,逐渐步入深秋季节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。
立秋和秋分是什么意思?
立秋:
立秋,七月节。 立字解见春。秋,揫也,物于此而揫敛也。初候,凉风至。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。温变而凉气始肃也。《周语》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。二候,白露降。大雨之後,清凉风来,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,尚未凝珠,故曰白露降,示秋金之白色也。三候,寒蝉鸣。寒蝉,《尔雅》曰寒螿蝉,小而青紫者;马氏曰物生于暑者,其声变之矣。
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,等到“立秋”时辰一到,太史官便高声奏道:“秋来了。”奏毕,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,以寓报秋之意。
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:“一候凉风至;二候白露生;三候寒蝉鸣。”
凉风至: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,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。
白露降: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。
寒蝉鸣: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。
秋分:
“秋分”的意思有二:
一是,昼夜时间均等,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,直射地球赤道,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,各12小时。秋分过后,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,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,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;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一年中连续6个月的漫漫长夜与连续6个月不灭的星空。
二是,气候由热转凉。按我国古代以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,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,平分了秋季。
古籍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八月中……解见春分”。《春秋繁露·阴阳出入上下篇》中说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:“一候雷始收声;二候蛰虫坯户;三候水始涸”。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,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,所以不再打雷了。
到了秋天正当时,夜寒露重,落叶纷飞,似乎是让人感伤的季节,不过也不要充满了失望,因为也有很多作物成熟,预示着丰收,大家要充满信心去面对,好好拟定规划,相信下个阶段还是有所收获,下面就来分析相关的一句俗语。
立冬小露接秋分的含义
整句话的内容为:九月白露接秋分,寒露霜降十月全,这是一句常见的谚语,讲述的其实是关于时令的变化顺序,按照相关的历法规定,一个节气的十五天,是指节气当天的前五天和后十天,故有“前五后十(天)”之说。从白露当天起,前十天是白露节气,随后五天当属秋分节气。如果大家对于详细的时间还不好分辨,可以对照日历查看,因为上面都会划分好了,也有农历的日期,所以比较方便理解。
有何气候特征
总体来看,秋季有六个节气,包括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,而秋分正好处在中间,所以有平分了秋天的寓意,到了这个时节,全国的气温明显下降,不像盛夏时期那么炎热。北方忙着抢收农作物,还要注意防止气候干旱,很注意灌溉问题,因为有时候秋季少雨。而南方还在秋老虎的笼罩下,中午依旧被太阳暴晒,所以要注意防紫外线,早晚温差大,还需同时防寒保暖,避免着凉感冒。
常见的农耕谚语汇总
1.秋分有雨天不干。
2.秋分早,霜降迟。
3.秋分过五,小麦入土。
4.秋分一到,谷场见稻。
5.秋分冷得怪,三伏天气坏。
6.秋分一半家,寒露满天下。
7.秋分西北风,冬天多雨雪。
8.三春不如一秋忙,收不到屋里不算粮。
9.秋天弯弯腰,强似春天转一遭儿。
10.白露早,寒露迟,秋分种麦正当时。
11.七月底,八月岸儿,新谷子米汤麻杆盐儿。
酷奇网专稿内容,转载请注明出处
来源链接:http://jieri.kq7.com/jieri_38559/
上一篇:2023年寒露可以搬家入宅吗
下一篇:秋分吃什么汤